李洪军教授团队20年如一日潜心做研究,面向人民身体健康,良心做好火锅配菜,力求好吃、健康。7月,重庆卫视、梨视频、扬子晚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作为重庆“火锅第一菜”的毛肚在90年代末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时毛肚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加入一些工业碱,甚至福尔马林进行发制。毛肚里面甲醛检出率超过90%,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对此,李洪军教授团队从1999年开始了改进毛肚发制技术。历时两年多,他们将食品加工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用生物酶发制“绿色毛肚”。该方法发制的毛肚不含甲醛,安全卫生,较之一般的毛肚更嫩、更脆、更容易化渣。目前,“绿色毛肚”加工生产线技术成熟,完成整个加工流程只需要60多分钟,每小时产量可达800公斤。全国火锅市场估计有50%以上,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他们的加工技术。
李洪军教授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失败是成百上千次的,加班加点每天基本上工作到晚上两三点钟。研制过程中毛肚很难吃,有时候试剂用得多了对自己的肠胃、消化道也有损害。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为了绿色健康产品的开发没考虑那么多。”现在李洪军教授团队正尝试着将猪头肉、猪耳朵、扣肉、烧白等川菜做成标准化、健康可口的火锅食材。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快速提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大健康产业热度空前,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李洪军教授团队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借助科技的力量护佑“阳光下的盘中餐”,让“舌尖”上的未来越来越绿色健康,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吴妮、周芳 校稿 曾亮、吴俊平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