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特殊时期博士论文线上预答辩会议,实现首次博士研究生“云答辩”。
答辩流程规范严格
3月30日早上8点45,博士研究生杨兵、李少博、郑连姬等在线上平台进行预答辩最后的调试和准备。预答辩秘书通过QQ和微信群消息向所有师生发布预答辩线上平台地址,并提出答辩会注意事项:所有人关闭摄像头、开启静音、关闭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可在预答辩平台的聊天频道进行探讨……
预答辩分两天进行,共计9位博士毕业生参加。预答辩由重庆大学王伯初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包括重庆大学李正国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张乾勇教授,以及我院张宇昊教授、曾凯芳教授和明建教授。为彰显答辩本身的严肃意义和育人属性,学院研究生工作小组做了充分的部署与准备。在预答辩前多次使用平台在线讨论,帮助专家和博士生熟悉和测试软件;分别组织专家和博士生建立微信和QQ交流群,确保信息沟通顺畅,保证预答辩正常进行。此外,为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此次预答辩特别提供了“围观”通道,预答辩当天共有60余位师生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平台进行线上旁听,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同时,为保证预答辩质量,答辩过程实现了全程录音录像、截屏截图,保证首次远程视频答辩公开、严正和透明。
本次预答辩专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过程紧张,内容丰富,秩序井然,效果良好,所有程序与流程均与线下答辩相同。30日下午5点05分,预答辩进入休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在平台进行讨论,其余师生悉数离开视频会场;5点11分,答辩委员会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当天参加预答辩的博士论文是否通过;5点15分,预答辩决议形成,博士毕业生重新进入在线平台,预答辩主席公布答辩委员表决结果。31日答辩委员会成员以同样的形式进行了讨论与表决,并由预答辩主席公布专家表决结果。
答辩内容追求真理
“感谢各位老师参加我的答辩,特殊时期我特别感动。我的答辩主题是‘ 拐枣果梗的降糖活性成分及其降血糖作用与机理研究’……”随着杨兵的论文陈述,预答辩时间开启。
“请各位答辩委员开始提问,建议提问直截了当,逻辑清晰、简明扼要。”随着杨兵的汇报结束,预答辩主席王伯初教授宣布提问环节开始。“论文介绍清楚,各方面深入分析,也取得一定成果;发表很多文章。”答辩委员张宇昊教授对于杨兵已获得成果予以肯定。但他同时也指出,研究过程中多糖和二氢杨梅素其降糖机理,量效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深入。
31日,3位博士毕业生进行了预答辩汇报,其中留学博士研究生Heba Gamal Rashwan Younis首先进行了报告,其毕业论文的撰写、评阅、答辩陈述、以及教授的提问均用英文顺利完成。
预答辩专家与博士生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不但对论文的写作、图表、格式、语言表达等提出异议,也对诸如论文逻辑结构、论文结论和论文论据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
答辩形式创新赋能
对这次“云答辩”,学院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这次远程视频答辩在特殊时期具有非凡的意义,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该始终把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线上预答辩对于学院、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却也是特殊时期做好毕业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整个预答辩过程组织严谨,流程规范,严格按照线下答辩对学术水平和组织程序的要求进行。学院也将认真总结此次线上预答辩的经验,不断完善工作预案,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李姝荟 供稿、 陈璐 校稿)